
2月18日晚,市阳光公证处应邀向宁波银行舟山分行业务骨干推介金融公证业务,围绕预防化解金融纠纷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金融纠纷是困扰银行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损害银企关系、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市阳光公证处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业务创新积极为金融纠纷解套,高效率、低成本实现债权的公证方案尤其受到银行业欢迎。
在当晚的业务培训中,公证人员详细讲解了预防化解金融纠纷的公证方案。
——事前预防方式。公证处及早参与金融行为,在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之初就对借款合同进行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当出现借款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债务的情形时,银行可向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这样就无需经过诉讼程序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而显著缩短债权回收周期,降低诉讼成本。
——事后救济方式。在事前未办理赋强公证的情况下,启动“公证调解+资产处置”模式,即法院受理金融纠纷案件后向公证处引调,公证处调解成功的,在调解协议中约定资产自行处置条款,借款人再次违约时,公证处在法院监督下对抵押物或质押物进行处置,这样就实现了非讼程序闭环,减少了法院的诉讼和执行案件,同时降低了纠纷解决成本,提高债权回收效率。
阳光公证处正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在运营成本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对赋强公证流程进行再创,创新推出“智能赋强公证”,小额金融合同可全程线上公证。债权债务双方通过浙江省舟山市阳光公证处小程序——“赋强公证”板块申办并按要求上传资料,公证员线上开启视频会议、签署赋强合同和相关公证文书。数字赋能不仅实现了债权债务双方“跑零次”,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促进赋强公证向普惠金融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