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公证法颁布4周年之际
2009年是我国公证制度全面恢复30周年,也是公证法颁布四周年。
“当我们踏入鸟巢,为奥运提供公证服务时,我们感到这不仅代表我们个人,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中国全体公证人的庄严与自豪。”这是北京市国信公证处一名公证员的感言。北京市国信公证处作为惟一一家由北京奥组委指定为奥运提供公证法律服务的机构,为奥运首金领奖台等多项奥运赛事和奥运盛典中的各类奥运物资和物品进行了保全证据公证。
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搭载物保全公证”开始受到关注。“作为一名公证员,我多次承办了卫星、飞船搭载物的保全公证。”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公证员熊凌说,由公证处介入卫星、飞船搭载,全程监督搭载物被搭载的过程,并为每一件搭载物出具了公证书,许多人将此称为搭载物的合法“太空身份证”。
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大海,以上2008年里的两个瞬间,折射出公证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公证服务领域逐步延伸到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特别是自公证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依法推进公证工作改革、建设和发展,公证业务、公证队伍、公证机构建设和公证管理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公证公信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公证事业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有关负责人今天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公证员教育培训强素质
两年前,在“全国公证岗位培训知识竞赛”总决赛现场,当来自浙江省瑞安市公证处的木晓晖代表荣获全国第一名的浙江队,从司法部部长吴爱英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时,激动不已。“当初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有许多选择,但是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到公证处工作,我觉得公证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年轻的木晓晖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近900名像木晓晖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公证队伍。“这些年轻人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并且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他们的加入改善了公证队伍的结构,为公证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的这位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高公证队伍的素质,司法部于2006年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国公证岗位培训活动。
此活动对全国各公证处的执业公证员和公证业务辅助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涵盖了政治理论、宪法法律、公证执业、公证业务、公证技能、微机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人才培养是公证行业发展进程中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与课题,为此,中国公证协会近年来做了大量的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业务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并重,以不断提升公证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公证执业技能水平。”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王福家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中国公证协会目前的常规培训包括:公证员任职前培训、涉外公证业务培训、公证处主任培训。从2002年至今,协会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6期,培训学员4775人次,约占公证员总人数的40%。
建章立制提升公证公信力
2005年11月15日17时30分,海南省众多彩民在电视机前等候收看海南电视台的体育彩票现场摇奖直播节目。然而,左等右等却不见节目播出。直到18时03分,节目主持人说:“本次开奖情况由公证员给大家解释。”一名男公证员说:“因检测彩球时发现异常,本次开奖暂停。”
这名公证员就是海南省第二公证处的卢江,他发现奖具被动过,当场提出质疑,拒绝为其做公证,并立即保存现场。由于公证员的严格依法,有力维护了众多彩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体现了公证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公证的生命线,全国公证行业要始终维护和不断增强公证公信力。”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公证员执业管理办法》、《公证机构年度考核办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增强公证公信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中国公证协会针对公证业务出现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近年来,中国公证协会先后制订了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房屋委托书公证、强制执行公证、保全证据公证等多部行业规范。
公证执业环境亟待改善
小丽已经工作4年了,是北京某公证处的一名公证员,刚工作时,她常常担心的问题就是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她发现这种问题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担心。
据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由于社会诚信意识薄弱,不少不法分子企图利用公证来进行违法行为。同时,法律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行为惩戒力度不够,对当事人的这一行为若还未造成实际危害,公安机关认为不符合治安管理处罚的标准,基本不予立案,而我国刑法的伪证罪也未规范公证中的虚假证据行为,这就造成了处罚无法可依,即使公证员发现了虚假行为也只能是不予公证而不能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我们制订了《公证机构审查自然人身份的指导意见》等多部行业规范,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公证员对当事人和公证证明材料的审查,比如,是否人和证相符、第二代身份证如何识别等等。很多公证处都配备了身份证识别仪,但这些都只是公证处自身防范的行为,比较被动。”王福家建议,针对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普遍现象,应该从立法层面对这种行为进行明确规定。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于呐洋 本报见习记者:林燕 )